啃老一族將成為年輕人的主流?
2016-05-31
蹲家的越來越多,結婚的越來越少。
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發現,在經濟與文化雙重影響下,「進入現代以後,18歲到34歲之間跟父母一起住的美國人首次超過了跟伴侶同居的美國人。」
從1880年至今,跟伴侶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是大部分年輕人的選擇。但是現在不是了。
這個年齡段的美國人通常被叫做千禧一代。在2014年,其中32.1%的人跟父母住在一起,跟配偶和伴侶同居的比例是31.6%。值得注意的是,還有22%的人是跟兄弟姐妹或者祖父母這樣的家庭成員一起生活,或者是住集體公寓,類似大學宿舍那種。同時,只有14%的人是獨立生活的,比如作為單身父母,跟室友一起,或者有自己的住處。
但是皮尤中心的人口統計學家Richard Fry注意到,跟父母生活的人數並非史上最高:在1940年,35%的18歲到34歲美國人跟父母一起住。也就是說,千禧一代並非史上最懶。
但是婚姻也並非一直是默認的生活方式:在1960年,幾乎60%的18到19歲年輕人打算結婚,而現在只有20%。皮尤的數據還顯示,四分之一的年輕人從未打算結婚。
所有在蕭條期畢業的人都知道,生活條件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學歷和就業影響了。在2014年,46%的應屆畢業生跟父母住一起,只有19%自己生活;沒有大學文憑的年輕人中,有27%跟父母生活,有26%自己生活。
在歐盟也是一樣:一項2011年的調查發現超過66%的無工作年輕人跟父母一起住,60%有工作的獨自生活或者跟伴侶一起生活。
斯坦福大學的社會學家Michael Rosenfield告訴《華盛頓郵報》說,在「過去的好時光」里年輕人離家生活的原因是他們結婚得早,而且那時的女性受到父權社會的限制,沒有機會獨自生活。在1956年,女性平均結婚年齡是20歲,男性是22歲,而現在女性是27歲,男性是29歲。他說,年輕人越來越「挑剔」了,孩子越來越少,而且女性也可以獨立自主了。
所以有條件的人就自己生活,沒條件的就只能找室友了,很多時候,室友就是老爸和老媽。
nyma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