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街頭混混到600億首富,他超越富士康,打敗康師傅!

2016的《福布斯》全球富豪榜,富士康科技集團的郭台銘名落第二。超越這位大名鼎鼎製造商的人,是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。

並且這是他自2015年,蟬聯兩次獲得台灣首富。

和許多出生貧寒、在飽受人生苦楚後奮發圖強的富豪們迥然不同,從小不愛讀書,浪蕩於花花世界的蔡衍明,因為一次生意失敗而“性情大變”,一夜之間開悟又開掛。他的創業生涯也並不平坦,但最終他用事實證明,自己不會輸。

一、19歲敗光1個億,成為家族“敗家子”

蔡衍明19歲那年,父親從朋友那裡接下了宜蘭食品廠。因為沒有時間經營,他的父親便將食品廠甩手塞給了蔡衍明。

當時的蔡衍明,對於讀書毫無熱情,每天廝混在街頭和電影院。沒有文化,也沒有管理知識的蔡衍明剛到廠裡時,完全找不到頭緒。

他回憶說:

“我賬也看不懂,人也不認識,我又不敢問。損益表是賺是賠,我也不知道。”

這樣的他,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——不再做代工外銷,要做自己的品牌產品。他說:“代工要看別人的臉色,要被壓價,甚至隨時都可能踢你出局。”

當時,宜蘭食品廠是一家外銷加工廠,主要生產魚罐頭。蔡衍明覺得做代工要看別人臉色,於是決定將其轉型為內銷品牌,並開始生產“浪味魷魚絲”。然而生意的狀況卻出乎蔡衍明的預料,做內銷要賒賬,東西賣出去卻收不回來錢。

從街頭混混到600億首富,他超越富士康,打敗康師傅!

一年多下來,蔡衍明沒有迎來預料中的成功,賠掉1個多億,不僅將廠裡原有的資本全部賠光,還需要家族貼錢來補救。

很長一段時間,他不敢抬頭、不敢與家人對視。背負著“敗家子”的標籤,他甚至覺得每個人都在嘲笑他。

只是若是沒有這段失敗經歷,也不能催生出如今億萬級別的旺旺集團。

二、寧可白送,也不向陳規妥協;從台灣到大陸,一年創收2.5億

凡事要強的蔡衍明經受不起這樣的打擊,更討厭敗家子的名聲,為挽回自尊,蔡衍明此後性情大變。

3年後,看重了米果生意的蔡衍明,盤算著如果做日本米果生意,應該可以扳回一局。於是,他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廠之一的岩塚制尋求合作。64歲的楨計作社長連連拒絕,怕小伙子辦事不牢,壞了自己的名聲。

蔡衍明頻頻拜訪楨計作,終於獲得米果製造的技術輸出。拿到楨計作的許可,他用了整整兩年時間。

此後,他將公司取名旺旺,迅速成為台灣米果市場老大。

從街頭混混到600億首富,他超越富士康,打敗康師傅!

左二是楨計作,右二是蔡衍明

1992年,35歲的蔡衍明生意已經相當成功,只是台灣的市場不足以滿足蔡衍明的野心。

旺旺在湖南的第一家廠建起之後,就接收到了300貨櫃的訂單,而且協議上都是款到發貨。沒想到交貨的時候大陸經銷商卻要求賣完之後付款。

蔡衍明不想妥協,他選擇只給到款的經銷商供貨,剩下的在長沙、上海自己開門市賣。庫存太多,眼看著要過期銷毀。蔡衍明仍然堅持。

他想,乾脆送人。於是他們將旺旺仙貝分送給上海、廣州、南京、長沙等地的學校,學生們人手一包。沒想到這樣反倒打開了當地市場。

面對當時大陸經銷商一貫賣完之後付款的作風,蔡衍明堅持自己的原則:“款到發貨。” 最終,良好的財務記錄,讓旺旺在大陸投產當年創收2.5億人民幣。

三、狠辣經營,廝殺上百家競爭對手,終成米果大王

生意做得紅火,自然就有人爭搶。在跌宕起伏的商業環境中,這位台商先驅依舊靠著無所畏懼的果敢,將上百家競爭對手一一廝殺。

1994年後,兩百多家食品廠加入“米果大戰”,其中就有同樣來自台灣的康師傅。

面對危機,蔡衍明推出四個副品牌的低價米果,並一口氣將自家產品驟降到1公斤5元。這種慘烈如“割喉”式價格戰非常奏效,對手來的快,腳跟未穩就被旺旺“斬草”出局。

他說,“除根之後,才好做”。

從街頭混混到600億首富,他超越富士康,打敗康師傅!

廝殺過程中,為了降低成本,蔡衍明給政府寫信讓政府蓋廠房,旺旺租下這些廠房。當時旺旺集團裡多數人認為這不可能,“政府怎麼可能提供這種條件?”

正是因為蔡衍明嗅到了內地招商熱潮,他前後一共發了1000多封信,收到不少回應,蔡衍明的想法實現了。“他們政府蓋房很快,四五個月就蓋起來,成本非常低,租金很便宜。”

此後,他又掀起幾番價格戰,將競爭對手殺得所剩無幾,米果老大的地位再無人撼動。

礪石商業評論的記者拜訪蔡衍明時,蔡算過這樣一筆賬:

隨便挑一個美國的米果品牌,在美國市場就能做到差不多80億美元。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,中國人的胃不比美國人的小吧?未來中國的米果市場就可能是世界第一大。所以,對於旺旺來說,百億不是起點,千億不是終點。

三、不滿現狀,不惜個人舉債8.5億,每天背負15萬美元高額利息,堅持二次上市

2007年,在新加坡上市的旺旺股市交投不夠活躍,自從旺旺上市後表現一直平淡,雖然每年淨利率達16%,卻只有15倍的市盈率。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市盈率一度達40倍。

蔡衍明說:

“差人家很多,成就感沒有了,叛逆感就出來了。”

於是,蔡衍明決定退市新加坡,在香港上市。這一回,蔡衍明讓外界真正看到他的膽識。

從街頭混混到600億首富,他超越富士康,打敗康師傅!

2007年5月28日,他以私人名義向12家銀行財團聯貸8.5億美元,用於收購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旺旺26.35%流通股股份,以完成私有化。這一做法無疑極其冒險,因為他要頂著每天高達15萬美元的貸款利息,時間越久,對他越不利。

從撤離新加坡,到登陸港交所,前後只用200天,旺旺的市值則從35億美元提升至51億美元。這也成為業界公認的近些年來亞洲規模最大、槓桿比率最高的巨額融資經典。

四、在質疑聲中投資媒體,他說:越不是賺錢的時間點,投入的機會反而越好

2008年,旺旺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媒體行業。2009年,旺旺集團跨足媒體產業,買下擁有中國時報、工商時報、中國電視公司、中天電視等多家媒體的中國時報系,蔡衍明還斥資入股香港亞洲電視。

而蔡衍明接手時的中時集團,經營狀況慘淡,哪怕是媒體行業內的高手也難起死回生。何況是經營了30年食品生意的蔡衍明。

也有人質疑,在台灣經濟一片不景氣中,媒體經營愈來愈艱困,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間點投入媒體事業呢?

而事實是,這個商業才子,又一次證明大多數人錯了。蔡衍明的理論是“越是不賺錢的時間點,投入的機會反而越好”。

從街頭混混到600億首富,他超越富士康,打敗康師傅!

面對在前東家受傷連續巨虧的中時集團,商人蔡衍明先是大刀闊斧的進行了內部整合,打通了原本各自為政的旗下媒體,極大調動起了旗下媒體的聯合作戰能力,一改此前的“自由風氣”。

雖然並沒有在專業上有多少干預和改變,但蔡衍明在經營管理上大大加強了管控,一切以財務優先,並要求採編部門重視盈利。通過業務部門與編輯系統的整合,採編部門主管可以身兼運營部門總經理職務。通過這樣的舉措,蔡衍明一再衝擊中時人過去的思維模式。

媒體業務經營的好,而蔡衍明始終認為:媒體的重點責任,應該是考慮怎麼讓民眾的日子過得更好,這比較重要。

2015年8月,大陸胡潤研究院發布《2015瀚亞資本胡潤全球華人富豪榜》,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以610億人民幣資產奪下台灣首富。

從街頭混混到600億首富,他超越富士康,打敗康師傅!

2016年,再次蟬聯台灣首富位置,郭台銘第二。

回想起第一次經商失敗的蔡衍明,這位膽識超人的首富卻說:

“一個人成功,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失敗。今天的成績太過於誇大了,以後等哪天你又稍微往下走了一點,你怎麼面對人家?”

有人說,蔡衍明“有點像宗慶後”。一個靠一包一包賣米果,以500億元身家成為台灣首富;一個靠一瓶一瓶賣飲料,以105億美元成為2012年中國內地首富。

今年60歲的蔡衍明,還在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,發表演講。不難聽出,傳媒大亨蔡老闆仍在藉勢新興領域和中國大市場,期望尋找更多的機會。正如他不服輸的前半生,生命不息,戰鬥不止。

從街頭混混到600億首富,他超越富士康,打敗康師傅!

想收到更多趣味新聞?請按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