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要來介紹的一個疾病,是現代人可能面臨的危機,好的!讓我們現在請看實例吧!
22歲的程小姐起床後準備洗漱,暈暈昏昏的她走進了洗手間上廁所,很久都沒有出來。程小姐媽媽買完早餐回來,卻到處不見女兒的身影,找遍了家裡的全部房間都沒有見到她。最後,程媽媽在洗手間看到女兒穿著睡衣躺在廁所的地上,但不幸的是,女兒的呼吸和心跳都已經沒有了。



程小姐的死引起了社會的關注,由於報導沒有更多詳盡內容,網上將其死因歸咎於憋尿。可俗話說「活人怎麼能讓尿憋死」,這個不幸事件真的是因為憋尿引起的嗎?

 急促排尿導致猝死

醫學專家認為,一般情況下不太會出現人被尿憋死的情況,反而憋尿後的急促排尿更可能導致一些致命的生理反應。

  程小姐很有可能是由於憋尿太久突然排尿,從而導致神經變得過度興奮,同時膀胱排空過快,血液往下走,導致血壓降低、心率減慢、腦供血不足,從而導致排尿性暈厥,進而誘發其它疾病,比如心臟或者血壓疾病等等。

    再加上暈厥後,程小姐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,所以才導致了猝死。有些人身體有一些隱性疾病,比如心肌疾病,他自己並不知道,一旦外界出現突然的誘因,往往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,極有可能引發隱性疾病。

可怕的「排尿性暈厥」

排尿性暈厥又稱小便猝倒,俗稱「尿暈症」,是一種反射性暈厥。人在入睡時交感神經處於抑制狀態,剛睡醒時尚未恢復正常,因此一般多在夜間起床排尿過程中或排尿將要結束時發作,白天排尿時也可能發生。發作前一般沒有明顯徵兆,發作時會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。多數甦醒後無明顯不適感,少數人會出現輕微頭昏,休息片刻後症狀會消失。但極少數反應嚴重者,暈厥摔倒後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摔傷,個別患者還可能誘發嚴重的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。

 老人更容易出現排尿性暈厥。因為一些老人入睡前可能飲水較多,尿量與排尿的次數增多,特別是男性老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,常出現排尿不盡、殘尿增多以及尿頻、尿急等症狀,排尿時間延長;或因為突然體位改變(如由坐位突然站起)或排尿後膀胱壓力驟減,腹腔內靜脈擴張,造成回心血量下降,出現暫時性腦血流量減少,大腦短時間內缺血缺氧而導致暈厥。若排尿時迷走神經興奮,血管擴張,減少了回心血量,導致心排血量不足,血壓下降,出現腦供血不足,也容易引起暈厥。

健康的做法是在白天時多喝水,一般每個人每天需要的飲水量正常在2000-2500毫升,多喝水才會正常排尿,這樣不僅能排出身體內的代謝產物,而且對泌尿系統也有自淨作用,還能提高女性尿液酸度,幫助女性預防泌尿系統感染。

  還有,平常要加強鍛煉,提高身體素質,睡前不宜飲水過多,睡前3小時內不可超過500毫升,並註意睡前將尿排空,排尿時要緩緩用力,不可用力屏氣。

  猝死高發地「廁所」

 按照每天大約上廁所6~8次來算,每個人一生中大概有2~3年的時間是在廁所中度過。再加上洗澡的時間,那待在衛生間的時間就更久了。因為相對特別的環境和個人的生理原因,衛生間似乎成了家庭和公共場所的「風險高地」,堪稱猝死高發地。

(1)起身太快致頭暈

  心腦血管病患者在蹲廁時間過久,排便結束後快速站立,容易誘發短暫性腦缺血,發生頭暈、眼花、摔倒,且年齡越大的人越容易受傷。

(2)排便用力易誘發猝死

 用力屏氣排便時,腹壁肌和膈肌強烈收縮,使腹壓增高,血壓驟升可導致腦溢血,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誘發心絞痛、心肌梗塞及嚴重的心律失常,兩者都可能造成猝死。

(3)洗澡濕度大影響腦供血

 洗澡的時候要開抽風機。而且還要盡量避免長時間呆在廁所這個密閉的空間裡面,否則容易引起大腦和心臟缺氧。

(4)水多地滑容易摔跤

    廁所的積水會比較多,一不小心就會讓人摔倒。如果不慎摔倒的話,容易出現骨折等情況,有心臟疾病的老人,會因為摔跤誘發心絞痛,需要馬上去醫院急救。

(5)家電多隱患

  廁所的家電也是比較多的,存在不少的安全隱患。如果廁所通風效果不好的話,使用煤氣的熱水器容易造成煤氣中毒。
(6)空氣流通不暢

 廁所有時難免會有一些異味,所以很多人選擇購買空氣清新劑來改善衛生間的空氣質量。但很多氣味產品中的化學物質成分超標或屬於違禁添加劑,就有致癌的風險。衛生間最好設置良好的排風系統,如果條件不允許,盡量使用一些天然的物件來作為空氣清新劑。例如柚子皮和檸檬等。

(7)廁所門最好向外開

 廁所門最好設計成向外開的平開門或推拉門。另外,廁所門的鎖最好裝成裡外都能打開的兩用型,門上還可以裝個玻璃窗,如老年人發生危險,家人可隨時查看。
 

如果發現有人發生排尿性暈厥該如何搶救呢?一旦發生排尿性暈厥,應立即將患者平臥,頭部放低,抬高下肢15分鐘,以增加回心血量,並解開衣領與腰帶。患者出現噁心嘔吐,則應讓其頭部偏向一側,以防引起窒息。意識恢復後,可慢慢扶其坐下,休息半小時後再讓其慢慢站立。一般情況下,排尿性暈厥的患者只要搶救得法,不會有生命危險。最後請將這個資訊讓更多人知道喔!
想收到更多趣味新聞?請按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