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詩人李白曾在詩中提到這麼一句:烹羊宰牛且為樂,會須一飲三百杯。

古人在現代人眼裡可謂是無酒不成歡,千杯不醉。那古人的酒量到底有多大?為什么喝那麼多酒都不醉?

一、酒精濃度低

古人喝的酒為純手工精釀的,與現今一般人喝的蒸餾酒製作手法是完全不同的。這種酒大概只有7、8度的濃度 ,而古代的「烈酒」也只有十幾度。古代的酒根據記載,口感通然甜而入口,解渴,因此和現代人的雞尾酒喝起來濃度、甜度都差不多

二、酒的杯子小

想像一下古人拿shot杯來喝酒,但我們裝的都是vodka、whisky!古人就像在喝啤酒一樣,所以文章記載千杯不醉,身邊的酒鬼一定也可以~更何況古代的體質沒有現代人這麼好,通常古人的酒量好也是因為酒杯太小喝不夠多啊~

三、文學浮誇手法

古人日常都在寫詩,不以文學手法描述一個人,要怎麼能知道他真的酒量好?要不然李白「百年三萬六千日,一日須傾三百杯」難道真能成神仙 


結論:還是現代人比較會喝!

想收到更多趣味新聞?請按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