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網絡圖片)

某夜,東京細雨。正是梅雨季節時。

回家的路上,看到一位老人騎著一輛自行車,車後馱著一袋高高的空殼易開罐。我想起明天是一周中規定的扔資源垃圾的日子,老人顯然是搶在垃圾收集公司之前先下手,把一些酒家下班時放出的易開罐統統收走。

今夜是這位老人一個星期中唯一一次發橫財的機會。用這筆橫財,他會去買幾盤即食麵,兩塊豆腐,帶上一瓶清酒,躲在大橋底下塑膠布圍起來的小屋中美味一番。老人是一位流浪漢。有統計說,東京都像他這樣的流浪漢有2000多人。去年夏天,我在東京都的江戶川的橋墩下,看到過流浪漢之家。橋墩可以擋雨,邊上的江戶川的河水可以洗刷,加上這裡是公家地,所以自然成了流浪漢們棲身的首選之地。這些家往往都是用天藍色的厚實塑膠搭建起來,裡面有撿來的小床,好的還有小電視機和電飯煲等電器。不知從哪裡弄來的一台小發電機,成為這幾戶流浪漢的自家發電站。平時,他們會去火車站的垃圾箱,或列車上去撿人家扔掉的雜誌。然後在車站附近甚至銀座這樣的繁華街頭,擺一個書攤,讓這些剛發行沒幾天的雜誌以便宜定價一半的價錢,賣給想看一看的讀者們。當然東京還沒有這方面的城管。這些流浪漢大多是老年人,也有中年人。以前,他們也許是公司白領,或者是個體戶小老闆,因為種種原因,最後選擇了這一種流浪生活。老人說,有過一年流浪生活的人,就不想再去按部就班地去工作,因為沒有鬧鐘的生活,是幸福的。日本政府對於貧困的國民,有特別的「生活保護」政策。只要你生活無著,你就可以去當地的政府申請「生活保護」。像在東京,享受「生活保護」的人,每月一般可領取12萬日元(約9600元人民幣)的「生活保護金」,夠你吃住。但是,許多流浪漢拒絕接受這樣的美事,因為他們覺得:自食其力,是做人的一份尊嚴。在東京,乃至日本全國,都看不到一位沿街乞討的乞丐,更見不到被打斷胳膊腿的要飯小孩。日本沒有乞丐——這是極其可愛又令人費解的事。

(網絡圖片)

我問了在慶應大學教社會學的島田教授:「日本為什麼沒有乞丐?」他的回答很乾脆:第一,日本人具有極其嚴重的羞恥心,情願餓死也不會乞求施捨;第二,不勞而獲者在日本是最被人瞧不起;第三,日本傳統武士道文化中,有「人窮不能短志」的理念。
想收到更多趣味新聞?請按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