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年初四,是迎神日,想在新的一年有好采頭,得到眾神的保佑,平平安安地過一年,中午過後就是最佳的吉時。

根據民間傳統的說法,農曆12月24日眾神返回天庭述職,大年初四過後便陸續下凡,開始他們新的一年的工作,因此在傳統習俗年初四接神時,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三牲、鮮花、素果、酒及一盆清水,也有人準備年糕、湯圓等,為神明「洗塵」。

近年來,迎神的禮俗已是討喜的活動之一,各地財神廟通常會在大年初一,先舉辦跳加官,然後再選訂吉時發紅包,也有廟宇會選擇年初四接神日擴大慶祝,為新的一年祈福。

 

初四如何迎財神

財神是民間和唯一的自己的宗教道教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,每逢新年,家家戶戶懸掛財神像,希冀財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。吉,象徵平安;利,象徵財富。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財,自然十分完美,這種真切的祈望成為人們的普遍心理。求財納福的心理與追求,充分反映在春節敬祀財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動中。祭祀時,主人點燃香燭,眾人頂禮膜拜。人人滿懷發財的希望,祈願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。在全國各地,都有祭祀財神的蹤跡,財神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,便由此可見。

迎財神是春節期間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,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。有「送神早,接神遲」之說,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,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。供品方面,三牲、水果、酒菜要齊備,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。老闆若想將某人「炒魷魚」,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。從初一到初四,商店閉門歇業,婦女不用針線。

正月初四子夜,備好祭牲、糕果、香燭等物,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,虔誠恭恭敬財神。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,為爭利市,故先於初四接之,名曰「搶路頭」,又稱「接財神」。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,供羊頭有「吉祥」之意,供鯉魚是圖「魚」與「餘」諧音,詩個吉利。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,便可發財致富。

因此,每到過年,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,打開大門和窗戶,燃香放爆竹,點煙花,向財神表示歡迎。接過財神,大家還要吃路頭酒,往往吃到天亮。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,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,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。民國時,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,燈燭輝煌,盛設供壇,接「財神」,並蜂擁去財神廟「換元寶」。

 

初四迎財神具體儀式

初四日下午三點,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,直到晚上九、十點鐘結束。先是擺案桌,一般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。頭桌是果品如廣橘、甘蔗,寓意財路廣闊,生活甜蜜;二桌是糕點,寓意高陞、常青;三桌為正席,供全豬、全雞、全魚,並元寶湯等。

半桌是飯、面、菜,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蔥,蔥管內插一株千年紅,寓意興沖衝、年年紅。第三桌上的酒菜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後方可奉上。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,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,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。

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,每接來一路財神,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。全部接完後,老闆和員工依次向財神禮拜,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,表示恭送財神。儀式才算是結束了。

想收到更多趣味新聞?請按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