挖耳朵是許多人洗澡完之後很享受的事情,但有時候似乎太過用力,希望可以清潔乾淨,卻反而弄巧成拙造成破皮或感染。耳垢包括皮膚死掉的角質細胞和外耳道腺體分泌物,但可別把這想成一無是處的排泄物,它的功能可能比你想像的還多。

 

耳垢的存在有極其重要的功能,除了保護耳朵之外,還能殺菌。位於外耳道的毛髮及表皮上,可以抵擋外來細菌、黴菌、灰塵,甚至是蟲子等外來物質的干擾。
耳垢是微酸性,成分是酵素和脂肪酸的混合,經過研究證實確實有抗菌效果。然而許多人在清理耳垢時,會把耳垢推得更深,反而會造成堆積成硬塊、阻塞耳道。



 

許多人都會使用棉花棒來掏耳朵,但棉花棒其實可能會造成感染,或是讓棉花留在耳朵裡,若真的要清潔耳垢,其時可以選擇用軟化劑清除,棉花棒的主要用途,其實用在耳朵上時,是用來吸收水分用的。

 

太頻繁的刮除耳垢,也許短時間內可以保持清潔,但卻會讓耳道失去保護及抗菌的作用,當然耳垢過多時還是要清理,只是仍要適當處理才好,下次要挖耳朵的時候,可要記得別用力過猛囉。快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,提醒大家消除挖耳垢的迷思吧!

想收到更多趣味新聞?請按讚!